首页>新闻动态>正文内容

家庭建设和社会治理从儿童友好开始

发布时间: 2017-05-17 13:32:41 发布人: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工作委员会

    2017年的春节,一张照片催人泪下,一个3岁的孩子在村口迎接赶路24小时回家的父亲,这是湖南湘西的事情。

     就在前几天,还是一张照片,一个6岁的女童哭得撕心裂肺,不让打工的妈妈离开,这是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迷坝乡马家沟的事情。

    这是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司空见惯的日常。

    城里孩子的境况并不好更多。

    2016年《国民视觉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6岁-15岁儿童的平均近视率已达46.64%

    2016年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经达到1.2亿。

    2017年教育部《体质调研》相关数据显示,近30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全面下滑。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但是这样的现状,的确让人心生忧虑。

   无论是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家庭文明建设,还是基层社会治理,无论是共享共建,还是和谐发展,究其根本,与儿童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和儿童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所以,从建设儿童友好社区起步,构建一个家庭、学校、社区和谐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基础。

 

    儿童友好,是家庭文明建设的起点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负起领导责任,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这意味着,家庭文明建设并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是全社会,乃至国家和政府都要重视的事情。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些年里,家庭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很大的变化,家庭建设的意识也日渐淡薄,但家庭依然是我们国家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和细胞,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浓厚的家文化。而大多数中国人,血脉里有着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家庭和国家、和民族、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家庭文明建设是社会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文明建色离不开孩子的教育,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无一不与孩子的教育紧密关联。

    对儿童而言,家庭也是他成长的第一环境,儿童阶段的生存和发展质量直接影响其成人阶段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认知,所以儿童期的健康发展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是全社会都应关心的大事。

    2016年颁布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到,加快家庭教育事业法制化、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五年规划要求突出家庭教育的核心和根本,拓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提高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水平。

显然,家庭教育、家庭文明建设已经是党委和政府议事日程上的重要工作,也是事关民族素质民族发展的国家大计。

    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以儿童为中心,以友好为目标,打造“最有活力的、适合居住的,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且也让成年人更有兴趣的一个社区。”其服务对象为0—18岁儿童、儿童家长、亲属及其他社区成员,向儿童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为一体化服务的体系。

    儿童友好社区正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家庭文明建设的起点。

 

    儿童友好,是学校教育的支撑

 

   说起教育,首当其冲的主体当然是学校,它是一种成体系、有计划、长时间的知识和价值观教育,是儿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儿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场所。

    中国人历来重视儿童教育,在送子女读书这件事上从来不吝重金。但是,孩子在学校停留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他们更多地生活在家庭、社区,特别是低幼儿童,更是社区人群的主体,社区成为儿童接触社会的第一环境。

    还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发展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专业化,家庭和儿童主体意识、个性意识、权利意识日渐增长,单一的学校教育难以支撑起多元的教育需求。

    再者,学校学到的知识,停留在书本上,仅在学校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必须到社会实践中得到巩固。还有一种情况是,学校接受的道德教育、社会规则意识教育,与现实相违,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学校教会儿童过马路看信号灯,但规规矩矩地等信号灯的儿童,常常看到的景象是大人左躲右闪穿行在车流中,根本无视信号灯。

    凡此种种,足见营造一个友好的教育环境,并不是凭学校的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一直致力于连接和延伸学校教育,给孩子一个全面和协调的成长环境。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在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过程中,加强了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动。社区图书馆开设了活泼雅致的儿童阅读区,并且开展了小小图书馆员、小小主持人、小小演说家等主题活动,为孩子们打造展示阅读、管理、才艺等天分的舞台。在保障儿童参与权利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天山公园微更新”“社区春晚门票邀请函创意设计征集”“爱心义卖助空巢老人过年”等活动。

    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支撑和延展了学校的教育体系,让儿童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

 

   儿童友好,创新社会治理的路径

 

    2016年3月5日,习近平在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需落实到城乡、社区。

在社区内,最具凝聚力的就是儿童。

    有儿童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儿童拓展了家长的社交圈,儿童活动多的地方成人交往也多。儿童对社区里的社会交往能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可见儿童是社区活力的中心,儿童服务、儿童空间越多的儿童友好社区更易形成强有力的邻里关系,更易形成共建共享、社会参与的平台,更易于社区公共事务的处理。

在拥挤的北京城区,有这样一座青墙灰瓦的小院,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孩子们在院子里自由奔跑,而老人则在院门口采买社区给他们定制的食物,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与億未来合作的儿童活动场馆更是充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这里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路街道的阜四小院。负责阜四小院的活动策划的北京市海淀区睿翔社会工作事务所的社工齐琳介绍,小院里不仅有億未来儿童活动场馆,图书室里面的书籍大多也是与儿童相关,另外还有专业的戏曲家前来指导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并有开设指导孩子们书法练习的课程。

    和孩子们的场馆一样热闹的,还有阜四小院的悦读馆、国学馆、棋艺馆、议事馆、康复馆、友邻馆和展览馆等,这里虽然是老旧小区,但也是一个集社区学习阅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沟通交流、邻里互助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公益性文化空间。社区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解决了社区文化需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阜四小院通过“院委会自管、社工事务所维护、政府专家督导”的方式让这个小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观。

    田村路街道的田村山是由企业承包、负责防火维护的荒山,社区与企业共同开发、共建共享——2014年,由街道投资“开荒建绿”,在山顶建成4万平方米“空中草原”;还“拆墙透绿”,新增3万平方米全民健身公园,2015年又建成一个国际标准足球场地,惠及周边百姓。

    阜四小院以文化建设带动儿童参与活动,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参与社区治理,盘活社区存量空间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儿童友好社区为轴心 构建社会和谐发展微系统

 

     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中贯彻了九个原则:儿童安全(防走失、防侵害、防意外伤害);儿童友好的空间与环境设计(自由玩耍的公共空间、户外集体活动的场地);社区与学校的联动;社区与家庭的联动;社区与提供儿童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的联动;驻区单位对社区儿童友好;驻区企业对员工及员工子女友好;儿童参与社区治理权利的体现(知情权、发言权、建议权);相关儿童公益服务的专业化人员标准(比如妈妈社区服务员)。

    这样的儿童友好社区,连接家庭、学校、社区各方参与,以儿童为轴心,以为其打造一个安全、健康、参与、发展的环境为宗旨,实际上形成了家庭、学校、社区和谐发展的微系统,这一个一个和谐健康发展的社会微系统,就是创新社会治理,共圆中国梦想的基础。

    社会治理的基础是活力与秩序,这两点,正体现在儿童友好的理念中。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通过人与自然的相处激发人的活力。

    我们常说以前的孩子是从外面喊不回来,现在的孩子从家里赶不出去,除了社区社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外,缺少自然的吸引恐怕也是一大原因。

    人与自然的疏离,阻隔了儿童的幸福感,也带来近视、肥胖、抑郁、偏执等身心方面的问题,2010年网易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村儿童的幸福感普遍高于城市儿童。儿童与自然的隔离正是儿童友好社区破解的矛盾。

    在国外的社区,每一个社区独有一个属于儿童的活动空间,哪怕是人造的自然都能给儿童带来无穷的快乐,这种快乐健康简单持久单纯,不是电脑手机游戏带来的快乐可以比拟的。

    相比于我们国内的迪斯尼乐园、欢乐谷式的、人造的、快餐式的儿童乐园,儿童友好则更强调,建造家门口的、亲近自然的儿童活动场所,比如江苏丹阳大亚洛嘉儿童乐园,只是一个社区的水公园,一个水龙头,一艘旧船做成的战舰都让孩子们玩得无比开心。大自然的美景与户外的活动才是激发了儿童活力的源泉。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通过人与社会的交往建立社会的秩序。

    儿童友好社区为儿童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比如安徽合肥的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在儿童社区实践、儿童社团培育、儿童权利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4年内共组建了37个儿童社团,实施儿童服务项目144个,服务儿童数量达到3.9万人次。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提高了孩子的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度,不只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智育,提升了家长的素质,更重的是这些交往和活动有助于孩子建立社会秩序。

    莎士比亚说过:“智慧是命运的一部分,一个人所遭遇的外界环境是会影响他的头脑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有活力而又讲秩序的儿童,带动了有活力而又讲秩序的成人,这必将形成一个更加友好的环境——友好的家庭滋养、友好的学校教育,友好的社区生活,友好的社会关爱,这就是祖国的梦想,人民的福祉。

 家庭建设和社会治理从儿童友好开始封面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