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试点申请

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发起背景

儿童是社会的珍贵资产。儿童优先原则在社会治理方面的贯彻落实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而普惠优质的儿童教育体系则是一个国家的底线。

 

儿童的综合发展涉及到健康、教育、保护等方方面面,若要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的生态系统,则需要集合政府、商业、公益以及学术界的综合力量来共同促进和推动,而社区在这个生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到15岁,甚至到18岁,其活动范围基本在社区,孩子的家在社区、打疫苗的卫生站、医院在社区、托儿所和幼儿园在社区、小学和中学也在社区,还有常去的超市、商场、电影院、公园都在社区。具体来说:儿童0-3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虽然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促进婴幼儿照护行业的发展,但众所周知,家庭是这个阶段婴幼儿得到照护的首选,家长们急需帮助和引导,基于社区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可以让家长们(包括父母和祖父母)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支持;4-6岁的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同学和老师,社会行为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强化,幼儿园和家庭的联动,加上社区的配合,可以让儿童从“小家”走进社区“大家”,通过参观了解如菜市场、医院、银行、学校、垃圾站、消防站、居委会等社区不同的公共功能,建立对社会的第一认知;7岁,孩子开始进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和家里渡过,随着教育改革,为了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综合素质取代了单纯的应试,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社会实践、对公共事务的担当和参与等这些综合素质中非常重要的品格塑造成为了学校和家长关心的话题,而社区恰恰为此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无限的可能,当然,如果有专业机构的支持,孩子们可以获得的滋养不限于此,还可以延展出更多,如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等等。

 

自2010年开始,我们便开始了基于社区的儿童及家庭普惠服务体系的社会实验,从0-3的社区家长互助模式探索,到联动政府和儿童服务专业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搭建,我们走遍了多个省市、走访进入了上百个社区、团结了来自社区营造、儿童权益、儿童教育、规划设计、政策研究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和组织,历时八年,从无到有,反复试错,广泛吸纳了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在扎实的实践基础上,推动了第一版“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的标准出台,由“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文化友好及从业者友好”五个部分组成。标准的出台不是目的,如何让标准真正落地造福千家万户才是根本,据此,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非常强调服务体系的建立,既包括服务的内容约定,如政府的托底和保护性服务,专业机构(包括商业类和公益类)的发展性服务,也包括服务人员的准入约定,如志愿者、兼职或全职社区儿童服务的提供者。虽然标准中对硬件及设施规范也做了一定的要求,但我们更期待规划界的行业协会可以牵头完成更为细化的硬件及设施标准,既符合社区的特点和需求、也同时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不同需求。

 

第一版《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规范》共有5千多字,非常精炼地提出了4个基本原则和5大规范板块,4个基本原则分别是“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普惠公平原则、 儿童参与原则 、共建共享原则”,从字面上不难理解,5大板块分别是“制度建设、空间营造、服务提供、文化建设、人员要求与管理”,共计19条规范要求含77条细则,其中:

 

制度建设的重点是街、镇作为基层政府应作为牵头单位,从制度建设上保证各项任务落地可操作;

 

空间营造的重点是室内及户外公共空间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提供配套硬件设施,同时鼓励社区儿童代表表达需求,与规划师、设计师一起参与社区规划或改造;

 

服务提供的重点是针对0-18岁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由不同领域和特长的社会组织- 包括但不限于社区服务类机构、教育类机构等等,根据实际需要提供兜底型、普惠型或定制型的服务;

 

文化建设的重点是面向社区所有成人和儿童宣传倡导儿童友好的理念,在挖掘社区本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儿童有好的社区氛围;

 

人员要求与管理的重点是把人员分成了志愿者、专业服务提供者和研究者三种角色,广泛团结所有致力于投身儿童友好建设的个人,同时建立培训及管理体系加以规范,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受过专业培训的大学生群体。

 

最后,分享下我们对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的关系的理解。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出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倡议”,截至2019年,全世界已经有数百个城市加入了儿童友好城市的行列。这几年,在地方政府和妇联的推动下,中国的一些城市如深圳也开始申请加入国际儿童友好城市,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但中国的国情尤其独特之处,一味照搬国际模式恐怕水土不服,也浪费了我们的自身优势。具体来说,目前的中国社会还不具备普遍拥有儿童权益优先的意识,当条件尚未成熟就就从城市开始全面启动会有相当大的困难,从社区入手则更务实也更有把握。尤其近年来社区治理创新的大背景之下,由政府牵头搭台、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推动,形成了非常难得的良性生态,催生了无数社区营造专业机构和社区组织的诞生,这些机构和组织来自民间,非常有活力,在政府的引导下,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这正是儿童友好社区得以快速发展的助推器。社区治理的健康生态则可以在制度和专业队伍两个方面确保儿童服务的持续贯彻与落实同时,同时,儿童板块也是促进社区活力的最佳抓手。我们忠心地希望可以结合国际经验和本地实践,从“儿童友好社区”到“儿童友好城市”,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结合国际先进经验,稳扎稳打,形成中国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为国际儿童友好城市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儿童友好社区促进计划办公室

2019年6月. 北京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