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正文内容

2016全国两会谈建立儿童友好社区

发布时间: 2017-03-29 13:36:37 发布人:永真公益基金会

2016年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的召开,以下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组织部前部长张黎明发表的关于将儿童友好社区纳入地方政府责任考核的提案,一起来看看吧!

  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家庭消费供给侧

  ()概述

  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和经济资源分配必定是以最弱者利益的最大化为准则。儿童作为诸多弱势群体中的低层,在理论和道德上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并成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认同的公理。中国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虽然在儿童福利、儿童健康、儿童教育等多个领域通过教育部、民政部、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妇女联合会以及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做出了诸多努力,但仍然面对诸多困境,尤其是有关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领域极度缺乏有力可行的公共政策。

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儿童福祉为中心才能实现。虽然社区治理已经如火如荼在各地开展,但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围绕养老主题,为儿童尤其是03婴幼儿提供的公共服务极其缺乏,与此同时,良莠不齐的商业早教市场缺乏监管,李逵和李鬼让家长无从辨别,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亿万万儿童都是急需帮助的弱势群体。同时,自从2015年中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从生产端、供给着手,通过制度和体制的创新,来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思考。既能解决社会问题,亦能实现经济价值的“儿童友好社区”应运而生。

  ()从社会角度分析

  全球关于儿童福祉问题的讨论已经进人了跨学科的对话阶段,在面对各种儿童健康和福祉方面的问题时,各种学科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这样的讨论已经不仅仅只是针对非正常儿童或贫困儿童,包括城市里的儿童。从某种角度而言,城市里的儿童处境更糟糕。昂贵的土地成本使得没有直接产生经济价值的服务被忽略,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可供儿童自由玩耍的公共空间十分有限,以外,城市里的儿童还面临着食品健康、交通安全、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威胁。这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并担忧的问题。

  儿童,尤其是0-3婴幼儿及其祖辈成为城市社区里的日常主体人群,中国社会大多是双职工家庭,孩子只能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保姆看管,常常遇到高学历、高收入、高素养的父母带着咿咿呀呀一口外地方言的孩子,这样的家庭养育环境自然谈不上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性格素养了。也有些家长干脆把孩子安排的满满当当,每天送去各种早教机构,但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早教就能解决问题吗?婴幼儿的早期发展需要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有社交场合的公共环境、可以自由玩耍的室内户外空间,普惠型的社区儿童公共服务体系才能实现这一美好的终极目标,让每一个社区的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孩子都能受益。社会的支持或者阻碍决定在多大程度上儿童能够成为真正的自己,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材。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指出,”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90%以上的城乡社区建设1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儿童之家“。 “强化城乡社区儿童服务功能。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保护工作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机构和社会团体、志愿者参与儿童保护。整合社区资源建设儿童活动场所,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提高运行能力,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

  若要将纲要落到实处,必须在社区治理结构、社工组织专业共识、社区公共事务中都将儿童福祉作为中心。细数全国大大小小以百万计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一定少不了围绕居家养老的空间和服务,但不一定配备了具备普惠型儿童公共服务的功能。全国70余万个儿童之家的真正使用者并不一定都是儿童。受限于资金、人力和空间等客观因素,缺乏标准化的社会性儿童服务思路和方法,很多儿童之家只是挂牌,游戏设备也只是摆设,还有一些社区则将用于儿童之家的空间出租给商业机构,彻底改变了场地性质。事实上,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儿童是社区活力的中心,儿童交往最多的社区,也是成人交往最多的社区。儿童对社区里的社会交往能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能帮助形成强有力的邻里社区。社区里的儿童服务空间越多,儿童(和成人)与其他儿童(和成人)接触的机会越多,因而公共性水平或社会资本就越高,它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资源,表现了信任、互惠、共享价值以及强大社会网络的存在,是正能量的体现。

  以儿童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我们能大大地提升所有人的生活品质。

  大量的社区普惠型儿童公共服务数据印证了这一点。以“億未来社区儿童运动馆”项目为例,由北京永真公益基金会发起,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支持,遍布全国23个城市50个社区,3万个家庭,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最具规模的社区标准化儿童公共服务品牌项目。经过五年的摸索,億未来通过“益老益小的运动健康,把普惠型儿童公共服务带进社区,并帮助社区培养妈妈馆长和孵化社区组织。工作日,祖辈和孩子在億未来妈妈馆长和志愿者的组织下参加运动主题和传统文化主题的集体游戏,周末,億未来妈妈馆长们和家长志愿者们组织社区大型趣味活动,带着父母和孩子、老人一同到户外去与自然接触。因为直接解决了家长最头疼的宝宝无处可去的问题,并且给家庭带去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億未来在每一个社区里都是人气最旺的明星项目。充分印证了通过以儿童为中心的普惠型公共服务可以最大程度调动社区的活力,以幸福家庭建设促进和谐社区。同时,来自億未来全国各地的数据和案例表明,地方政府越是支持,社区普惠型公共服务的数量和次数越多,志愿者的数量也越多。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真正倡导的是地方政府的善政体系,是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jpg


(三)从经济角度分析

  理想化的儿童友好社区应该是一个孩子能够安全的玩耍、走路去学校、与其他孩子和成人交往互助、以及观察和学习别人活动的地方。这样的社区往往房价相对较高,居民结构较为稳定,社区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较为发达,由于有孩子的家庭相对集中,能更有效地刺激和带动周边消费。

        妈妈再就业和再创业则是儿童友好社区的另一贡献。传统的社区儿童中心由居委会工作人员、妇联工作人员或妇联购买的岗位社工负责管理运营,而以億未来社区儿童运动馆项目为代表的创新项目则充分调动了社区妈妈的积极参与,将全职妈妈的再就业与社区儿童公共服务项目对接。社区妈妈一边创业一边带孩子,相比年轻的社工人员,社区妈妈馆长有三高,稳定性高、积极性高、幸福感高!五年来,自愿加入億未来成为全职社区妈妈馆长的人数已有数百名,有些能力强、干劲足的妈妈在地方已经建设了十余个标准化的億未来儿童友好社区服务站。如果这样的模式在全国70余万个儿童之家推广,能给多少妈妈带去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能给多少社区带去更友好和谐的氛围。

  另外,学龄前儿童尤其0-3岁儿童的社区活动空间缺乏,家长教育和社区环境建设缺乏,不仅是刚需,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随着公益行业的不断创新与成熟,社会型企业受到追捧,在提供普惠型的公共服务的同时,进行公益性收费,解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二胎开放带来的母婴市场繁荣,让“社会性的儿童公共服务”与市场的对接变得可能。

  最后,益老益小的社区运动健康是实现供给侧改革的有力示范。蔡元培先生说过“体育乃德育之根本“,享誉世界的伊顿公学则秉承”运动第一,学习第二“的办学宗旨。如今,许多少年儿童在身体力量和协调能力方面发展异常,身体运动能力较差,行为缺陷日益严重,意外伤害事故频繁发生;由于缺乏运动,少年儿童普遍存在体重过重或过轻的问题,而错误饮食习惯的不良影响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越来越明显;语言能力发展滞后、行为异常和注意力障碍等心理、健康障碍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均普遍存在。其中许多问题都可以归因于儿童在学龄前缺乏运动。养成运动习惯,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利,对促进家庭中成人的身心健康同样有利。提供社区运动游戏的服务,不仅是创新的服务供给,也为社区增添了活力。


2.jpg


(四)具体建议

  1,把儿童友好社区纳入地方政府责任考核,作为善政指标

  2,把儿童公共服务作为社区治理的标准内容之一,与社区养老板块一同纳入民政社区建设的公共采购范畴

  3,鼓励运动健康类的社区项目开展,对社会性捐赠或投资政府配套资金

  4,鼓励妈妈再就业和再创业,支持社会性孵化项目